在医院众多科室中,儿科始终交织着特殊的情感:这里既有新生命降临的希望、孩子康复的喜悦,也常伴着家长因孩子病痛而生的焦虑及心疼的泪水。在这片守护稚嫩生命的天地里,有一群“白衣天使”用耐心、关怀与专业筑起健康防线,张小桃便是其中一员。她以扎实的护理技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温暖的爱心,成为患儿家属心中的“定心丸”,也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自2014年投身护理事业以来,张小桃始终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扎根儿科岗位,用勤恳与专注诠释着护理工作的价值。工作十余年间,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屡获认可:不仅多次获评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明星”“工会先进工作者”,更在护理部组织的理论考试中屡屡拔得头筹,稳居第一。作为护士长的得力助手,她主动协助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控,从流程优化到细节把关,始终一丝不苟;在专业深耕上,她亦从未停歇,不仅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4篇护理论文,还在2020年主动争取机会,参加为期半年的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凭借刻苦钻研顺利通过考核,拿到新生儿专科护士证书,为守护新生儿健康增添了更坚实的专业底气。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是无法清晰表达需求的孩子,以及满心焦虑的家长——这要求护士既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更要有超乎寻常的细心与耐心。深知这一点的张小桃,从入职起便始终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主动向高年资护士请教沟通技巧与应急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啃读儿科护理专著,在临床实践中反复琢磨操作细节,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成长,最终成为科室里能独当一面的护理骨干。

这份日积月累的专业与细心,曾在一个平凡的夜班挽救了一个孩子的健康。那是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张小桃像往常一样轻声穿梭在病房中进行夜间巡视。她没有只停留在核对输液速度、查看仪器数据的基础工作上,而是习惯性地观察每个孩子的睡姿、面色与呼吸——在她看来,这些细微的状态变化,往往藏着孩子身体的“求救信号”。当走到21床患儿床边时,她敏锐地察觉到异常:这个本该安睡的孩子,正蜷缩着身体,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张小桃立刻停下脚步,俯下身用温柔的声音询问:“宝贝,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呀?”孩子声音微弱地回答:“阿姨,我肚子有点疼。”这句简单的主诉,瞬间触发了她的专业警觉。她没有想当然地归因为普通肠胃不适,而是立即轻轻掀开孩子的被子,进行专业的腹部触诊。当她的手触压到孩子右下腹的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时,孩子突然因疼痛猛然缩身,同时出现了明显的反跳痛。张小桃的心瞬间提了起来,她迅速为孩子测量体温,显示37.8℃的低热,心率也比正常水平略快。结合这些症状,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儿科急腹症诊断在她脑海中浮现——急性阑尾炎。
没有丝毫犹豫,张小桃立即拨通了值班医生的电话,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汇报了患儿的症状、体征以及自己的初步判断。医生赶到病房检查后,完全认同她的评估;随后的急诊B超检查,更是明确证实了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得益于张小桃的及时发现与准确预警,患儿得以第一时间转入外科接受治疗,成功避免了阑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守护了孩子的健康,也让一个家庭免于陷入更大的焦虑与困境。
在张小桃身上,我们看到了护理工作的深层价值:护士从来不是简单的医嘱执行者,更是病情变化的“前哨观察者”、患者健康的“一线守护者”。那个夜班的紧急处置,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她十余年来深耕专业、坚守细节的必然结果,更是南丁格尔精神在平凡岗位上最动人的闪耀。如今,张小桃依然在儿科病房里忙碌着,用专业与爱心陪伴一个个孩子走过病痛,守护着一份份稚嫩的生命与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