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出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哪些预警信号?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老师和家长又该怎么办?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近年公布的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有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
一、什么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一)过度的“关心”
大多数时候,关心是一种爱,是温暖的、有力量的,但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压力过大的考生来说,过多的关心可能就成了压力。尤其是在每年6-8月这段时间内,父母、亲戚、朋友、邻居都会谈到高考的相关话题:
“考了多少分?”
“准备报哪个学校?”
“要不要复读一年再试试?”
……
孩子正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残酷分数线的激烈竞争,加上被过度关心引起的愧疚,“轻生”可能在他们头脑中滋长。

(二)被否定
“妈妈同事家的孩子,别人这次就考得很好!”
“你同学连补习班都没报,为什么你天天上补习班,还没有他考得好?”
……
在面对“挫败”“无能为力”“无前途”的孩子,如果再加上父母用言语建造出“无助”的环境,会加重他对生存产生恐惧,从而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三)自我否定
“我比很多人都努力,为什么没有别人考得好?”
“为什么别人看上去都比我学得轻松,难道我真的比不上他们?”
挫败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变得敏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经常达不到标准而自责和内疚,陷入怀疑自己的漩涡。而孩子在面临考试失败这一足够触碰内心“自我否定”按钮的重要事件时,就成为了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点火索之一。
二、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区人民医院心理健康门诊给你一些小建议:
(一)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根据调查研究,保持良好亲子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就会逆反。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实现。
(二)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三)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父母是应该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应该是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